信息来源:国际商学院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
2018年4月19日晚上18:30-20.00,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商论坛”(第64期)在颐德楼415教室举行,西南财经大学蒋为副教授报告其系列研究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演变、分布与贸易效应。我院陈丽丽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会。
蒋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在Oxford Economics Papers、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SSCI源刊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内国际贸易学最高奖项“安子介国际贸易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蒋为副教授在文章中采用1995-2015年BTDIx数据库与WIOD数据库,将全球43个经济体的21个行业在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中的位置划分为无竞争力阶段、未嵌入阶段、最初阶段、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二元边际的角度对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全球不同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分工格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体集中于最初阶段,德国、法国、韩国等经济体集中于中间阶段,而中国、印度尼西亚等经济体则集中于最终阶段。对于中国而言,其参与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深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嵌套于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且中间阶段正逐步取代最终阶段主导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进程。对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贸易效应进行测算后发现,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主导了国际贸易的繁荣与衰退,但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参与生产分工的方式却表现出分化的发展趋势,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始向最初阶段集中,中间阶段呈现大幅下滑,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位置面临巨大调整,本国化趋势日趋明显;而中国则向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集中,最初阶段则呈现下滑趋势,其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位置相对稳定。因此从总体上看,蒋为副教授认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是全球与中国国际贸易复苏的关键因素。
“国商论坛”是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根据“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的前沿主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师,加强与国内外前沿学者的对话织的系列学术讲座、报告和小型研讨会。论坛旨在推进我院师生跟踪“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领域学术前沿,加强与国内外前沿学者的对话,扩大我院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术联系,促进院内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扩大学术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